媒体中心

“以心养身”说保健

“以心养身”说保健

时间:2019-08-05

 “养心”有两重意义,一是没病时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,养身延年;二是有病时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让疾病早日康复。

  每一个人在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都有许多可以令人心烦的事,这些事可以影响身体健康,而且让自己的“心累”,如何走出这些烦人之事的困扰,这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。

  数年前,笔者曾经为本市高龄联谊会的老朋友们上一堂保健课,课后,又即兴办了个“长寿交流会”。笔者发觉,这些70以上的老年人,之所以能够享受长寿,就是有一个好心态,一是不计较退休金多少、不攀比子孙的能耐、不说别人的坏话,认为“活着就是福”、“活着就是硬道理”“健康就是福”,凡事看得开,总是笑呵呵,又聋又哑装糊涂,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和好处而“说好话”、凡事客客气气、这样的心态,属于“平常心”,自然就会有利于身体的健康。

  为什么良好的心态可以“养身”呢?

  有一本书叫《心态可以决定人生》说得很有道理。首先,中医认为,人体的致病原因中,过亢的七情(即喜怒忧思悲惊恐)会使人体致病,属于病因中的“内因”。其中的过怒伤肝、过悲伤肺、过思伤脾,过喜伤心,过心惊伤肾之说,这七情成为人体心理致病的重要原因。

  西医也认为,一个好的心情有利于人体恢复疲劳、让身体产生免疫力、避免精神刺激而患病;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。如今的一些病不少是由于精神崩溃所造成的,对癌症病人造成致命损伤的“恐癌症”,不少还是“以心伤身”而致命的,并不是病死的。

  在养生学中,最重要的是精神养生,因为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人凡事看得开,不因此而造成“心累”,心累了,不仅造成“伤脑筋”,而且可产生失眠、食欲不良,有时还会出现“心源性猝死”等“并发症”。

  如何才能做到“以心养心”?

  首先是心理卫生,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生命观,创造自己的幸福感,以提高幸福指数和幸福水平,在一种“知足常乐”的思想指导下,建立自己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的精神家园。一个人,即使处境不好,生活“好苦”,还是要“苦中作乐”;即是工作、学习非常忙,也要“忙里偷闲”,不要作不实际的物质追述,不要羡慕人家的富与贵,不要让自己在横向攀比中“自叹弗如”,使身体爱到二重损害,要知道,每个人都是处于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状态的,要知道,名利是过眼烟云,财物更是“生无带来,死无带去”的身外物。

  当一个患了病,尤其是突发性重病时,不要惊恐失措,而是要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,通过自我调理和适当的治疗,让身体慢慢产生抵抗力,进而驱除病邪,恢复健康。

  应该看到:“良好的心态”是一根精神支柱,会使健康人更健康,使病人更有抗病能力,更容易康复。这是人类有别于一般动物之处。